#教育之我见#说说理解力

我发现孩子的很多「问题」最终都被归结到理解力上。本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科学精神,我不禁要问「理解力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。

谁好好想过这个问题吗?「把理解力提上来」,到底在提什么?又该怎么提?

理解与否,其实没有明确的指标可以衡量,我们是通过观察孩子在面对特定问题时的反应来猜测的。所以面对问题时的整个过程应该就是所谓「理解力」的具体运用的过程。而理解力不是这个过程中的某一部分,它应该是整个过程的整体体现。

这个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大体应该是这个样子:


  • 首先是信息的输入。

    最先接触到信息的是我们之前曾经讨论的5种感官。在孩子的早期成长中,甚至在人的一生中,视觉、听觉和触觉(身体感觉)占主要的地位。

    信息通过感觉器官被人接收之后,首先要进行辨识。辨识的第一步大概是提取信息主体,过滤背景和噪音。其次,是对信息主体的需要关注的特征和属性进行提取,过滤其他(无用)信息。比如,要对一个人的上衣颜色进行确认,首先要定位到这个人,再定位他的上衣,最后过滤掉其样式等无关信息,只看颜色这个属性。

  • 其次,信息的记忆、检索和比对。

    取得关键信息后,要将这个关键信息放置于头脑中的某个暂存区,这个过程是记忆。然后,需要从以往的记忆中按照这个暂存记忆的特征进行检索,检索的过程中,不断进行比对,直到找到相关联的记忆(相似或某种相关性)。如果一次检索不成功,可能会返回第一步进行重新的辨识和记忆等。

  • 再次,应对策略的检索、决策和执行(输出)。

    当相关记忆被检索到了之后,新一轮的检索又要开始了,这次大脑需要查找的是与检索到的记忆相关的场景和过程,以便我们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以应对事件。

    检索完成后,大脑迅速选定下一步的行动,这里称为决策。决策完成,我们会执行行动方案,于是针对输入信息的结果便被输出了。

  • 最后,我们会获得外界的反馈,把整个过程记忆下来,以便以后检索。

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遇情况,整个过程的执行是非常迅速的,以至于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觉察到自己经常走完了整个流程。

那么,理解力落实在哪个环节呢?我的观点一开篇就说了,它体现在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,却又不是哪个具体的东西。或者说,理解,是人生理和心理机能综合运用的一个结果。没有一个叫做「理解力」的具体东西摆在那儿,等着你去修理。要想让孩子的「理解力」表现提高,请还是把着力点落到具体的东西上,否则,「提高理解力」可以翻译成「碰运气」!

举个例子,你对孩子说了一个指令「在冰箱里拿个苹果递给我」,孩子做不到,你当然可以说孩子的理解力不行,但是你如何改善?相信你不会一遍遍拽着孩子去执行这个指令,直到他能独自完成吧?如果是这样,下次你要他那个橘子递给爷爷,他不是又懵了?

我们来具体看看你可能需要瞄准的着力点到底有几个:

  • 孩子注意到你的指令,但完全没有任何反应。

    你需要怀疑,他可能根本无法接收你的完整指令,换句话说,他听觉能力存在问题。生理听障我们不谈,他的辨识能力是否有问题——对他来说,环境噪音是否与你的声音混为一谈?他的听觉记忆能力是否有问题——他能记住三个字的音长,但是这句话对他来说,太长了?

    等等……

  • 孩子接收了你的指令,表现为,他口头重复了你的指令,但是下一步行动没有。

    他在脑海中检索不到任何相关信息。这个可能性很多。比如,「电冰箱」这三个字如果对他来说只是dian bing xiang这三个读音,而不能联系到那个电器,那他同样什么都做不了。可以假想,一个古代人穿越而来,不管他心智多么健全,你跟他说电冰箱,他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。

    那,电冰箱的读音对应电冰箱这个物品,我们首先要考虑他的视觉能力能否支撑他去感知实物。其次,我们要回忆我们是否向他讲述过电冰箱是什么。因为电冰箱的款式很多,只有视觉能力足够(视觉辨识、记忆等),他才能认识电冰箱,否则他只认识自己家的冰箱,也同样无法执行你的命令。

    同样,对你说的动词、人称都是一样的道理。归纳起来,就是孩子的视觉能力是否足够;孩子已有记忆(知识、经验)是否存在。

  • 孩子转身就去,但是很快就忘了要做什么。

    一种可能是记忆时长不够,表现得很健忘似的。前后动作关联性差。这些仍然可以归结为视觉或者听觉能力上的问题:广度、深度、记忆时长等等。

就不说还有写跌跌撞撞的、拉不开冰箱门的孩子了,空间感、速度、力量就是他们的问题。

也许有人会说情绪,不要忘了,情绪是种状态,既然是状态,那它就是某种结果的表现。或许就是上次他用哭导致你自己执行了自己的指令,或许就是他应对困难的策略(他匹配得挺好,你该反省一下了)。

说了归其,我其实就是不觉得有个什么叫做理解力的东西,咱们这些父母如果不把问题看得再深入一点,帮助孩子就是空谈,带孩子也一定会没有头绪的碰运气。——这就是一个草根眼中的理解力。

评论
热度(1)

© 夜蓝的蓝 / Powered by LOFTER